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复习巩固
认读字词。(先带着拼音读,再去掉拼音读。)
二、品读感悟
1.学习12段,明白二小带敌人进埋伏圈的原因。
(1)自由读
(2)出示句子: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简介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帮助理解儿童团员、常常、放哨、扫荡的意思。
(3)句式训练:一边一边
(4)观察图,想像迷了路的日本鬼子看见二小时的情景,谁能来说一说、演一演。
过渡:面对自己痛恨的日本鬼子,二小他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35段,感悟二小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小英雄。
(1)自由读,初步感悟:你觉得二小怎么样?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
(2)小组讨论,汇报。
(3)出示句子: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指名读或齐读,想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4)理解四面八方,想像上了当的敌人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演一演。
(5)(轻缓、悲痛的语气)知道自己上了当的日本鬼子竟残忍的杀害了小小年纪的王二小,八路军叔叔们含着眼泪,高喊着:冲啊!为王二小报仇!消灭了全部敌人。
①体会八路军叔叔们的心情。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三、升华情感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王二小的神态,想象出王二小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找出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再以《歌唱王二小》的乐曲为伴音,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收集更多小英雄的故事,在班队活动课开展学习小英雄、争当小英雄活动。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理念: 抓住小学生语感形成的心理机智和规律,以学生多种形式的读文为基础,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品词、品句,进行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10 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中央电视塔的外型特征及作用,感受它的神奇之处。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认识塔
1、教师板书: 塔 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
2、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说说它的样子。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师告诉你们,我国有 3 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个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神奇的塔” 。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这个神奇的塔是什么塔?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塔?)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塔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轻声试读课文,读准字音。找一找,这座神奇的塔叫什么名字?
2、再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思考:都是谁发现了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之处?
三、研读品味——熟悉塔
(一)整体感知塔
1、明确中央电视塔的位置。
2、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3、图文对照理解“耸立”一词。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4、指名读。
5、教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范读。你们听出什么了?(听出这座塔特别高)
6、学生模仿读。
(二)蓝天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在图上画不同的东西:画太阳,画白云,画小鸟,还可以画小树、房子等。画在哪儿,是关键,由此帮助学生体会塔高耸入云,站在塔上看,房子、小树就像积木块。
3、多种形式练读,体会塔的高。
(三)太阳眼中的塔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夜晚时的塔?(多媒体出示夜晚时明亮的.电视塔)。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3、你们见过宫灯吗?(多媒体出示宫灯)请同学说说宫灯是什么样子的。
4、为什么要说这圆圆的塔楼像宫灯呢?(塔楼与宫灯有相似之处)
5、教师小结:当两种事物间有相似之处,就可以用比喻的手法,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
6、请同学们用“…… 像…… ”说话,体会塔的美。
7、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体会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
8、同桌读,指名读。
(四)孩子眼中的塔
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我眼中的塔是什么样的塔?
2、仿照“中央电视塔上有…… 还有…… ”说话。
3、(课件出示旋转餐厅、了望塔),请同学说说旋转餐厅和了望塔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结合图介绍中央电视塔的结构。
5、小组比赛读这一段,体会塔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五)大人眼中的塔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妈妈说了些什么呢?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这么说?(生:这个塔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3、“ 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 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教师简介中央电视塔的功能。
5、同桌比赛练习读这一段,体会中央电视塔的神奇作用。
6、展示读,学生评价。
四、美读欣赏——赞美塔
1、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欣赏中央电视塔的图片,感受塔的外在美。
五、诵读积累——留住塔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为积累语言服务。
3、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丰富塔
1、引导探究性学习。
2、指导课外阅读。
七、总结:谈谈学习课文后,你有了哪些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提高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同时也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由教育部西南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联合组织了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大赛。北碚区的每个直属学校和镇教育中心均参加了此次大赛,并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踊跃参与,共收到181份教学设计。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评出了一等奖35名,二等
将42名,三等奖59名。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淡淡的乡愁
2、体会文中的雨情、雨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学重点:体会意境,鉴赏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表达技巧,学会表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习方式: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从音乐《雨声》导入。学生寻找古诗词中的写雨的诗句,品味意境。如此优美的意境我们用散文的语言可以表达吗?
二、课文分析: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2、品读嗅雨、观雨、听雨的相关文字,体会意境、情思。
三、品味语言:本文语言凝练华丽,文字典雅而富于弹性,巧妙地熔古典语汇与白话于一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音韵特征来渲染情感,把握徐疾交错的节奏。
四、借鉴运用:
1、借鉴表达:作者在本文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和强化对大陆故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首先,作者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其次,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手法。(顺及:余光中散文的特点)
2、体验运用:听相关雨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口头表达。
五、布置作业:
1、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像,借鉴本文的表达技巧,描写一个雨景,300字左右。
2、找出文章中写雨的诗句,注意积累。